在弘治十四年的这一年中大明在风雨变幻中,皇宫内却有着别样的氛围。弘治皇帝朱祐樘一心想要培养太子,还有徐志道、张仑这两个他看中的年轻人。他深知,大明的江山未来需要有卓越见识的君主和能臣。每次内阁议政之时,那庄严的殿堂内,弘治皇帝都会让太子和徐志道、张仑悄悄地站在屏风之后。那屏风上精致的花纹似乎都在聆听着朝堂上的声音。议政的内容从各地的灾情赈济,如陕西地震、河南水灾、辽东大饥,到边患问题,像火筛诸部在固原、宁夏、辽东等地的侵犯,还有内部的军政管理,如清理屯田、招募士兵等。张仑总是认真地听着,时而眉头微皱,时而若有所思,待众人议论过后,他便会朱祐樘发表自己的见解,条理清晰,让弘治皇帝暗暗点头。太子也展现出不凡的睿智,从民生到军事,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。然而,徐志道却不同。他每次站在屏风后,都神色复杂。廷议过后每每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时,都会想起那日定国公徐永宁曾对他说的话。“朝堂之事,错综复杂,不可轻言,以免祸从口出。”于是,徐志道总是双唇紧闭,一言不发。只会频频点头称赞。弘治皇帝看在眼里,心中有些失望。他本对徐志道寄予厚望,希望能听到这个年轻人与众不同的看法,尤其是在处理陕西、山西等地的物料税粮减免与边饷供应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上,可徐志道的沉默让他的期待一次次落空。一日,议政结束后,弘治皇帝单独留下了徐志道。宫殿中静谧得只听见两人的呼吸声,弘治皇帝目光温和却带着一丝探究。“朕知你有才华,可为何在罚你抄书之后从不言语?可是怪罪于朕?朕想听一听你的想法,莫要再沉默。”徐志道听后,身体微微一颤,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位明君。徐志道扑通一声跪在地上,额头触地,半晌才低声说道。“陛下,臣惶恐。朝堂之事牵连甚广,臣资历尚浅,怕一言不慎,累及自身事小,影响朝廷决策事大。”弘治皇帝微微皱眉,缓声道。“朕让你等在屏风后聆听,便是要你等学习,有想法便说,朕自会斟酌,若因噎废食,岂不枉费朕的苦心?”徐志道心中一震,他深知皇帝此举是对自己的特殊栽培,可一年以来的谨慎让他难以即刻改变。他抬起头,看着弘治皇帝,眼中满是挣扎。“陛下,边事、民政、军政皆为国家根本,臣担心所言之见太过浅薄,反而误导圣听。”弘治皇帝起身,走到徐志道面前,轻轻扶起他。“朕让你说,并非要你即刻决断,只是想听听你的心中所想,你若一直如此,如何能成大器?你作为朕唯一承认的学生,朕对你寄予厚望,一切有朕给你撑腰,你有何顾虑?”徐志道嘴唇颤抖,似是下了极大的决心。“陛下,就如陕西、山西物料税粮减免一事,臣以为当按灾情轻重分而处之,受灾极重之地可全免,稍轻之地可缓征,以保民生,亦不致太仓空虚。边饷供应,可在屯田之外,鼓励商民运送物资,朝廷给予相应利惠,多方并举。”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拍了拍徐志道的肩膀。“此见甚好,朕让你等在此,便是要听这些肺腑之言,日后不可再沉默。”自弘治十五年起,徐志道仿若一颗璀璨之星在闪耀。他沉寂一年后的一鸣惊人,让朱祐樘对其刮目相看。每当日内阁议政结束,徐志道都会恭敬地向弘治皇帝阐述自己的见解。在商议各地民生问题时,他提出应以地方实际情况为准,灵活调整税赋政策。对于受灾频繁之地,不仅要减免税粮,更应组织民众兴修水利等防灾工程,此建议深得弘治皇帝之心,皇帝当即下令相关部门着手筹备。在军事方面,针对边境局势,徐志道主张加强情报收集网络。他认为应在边镇培养专业的情报人员,给予优厚待遇,同时建立一套高效的情报传递系统,以便朝廷能及时掌握敌军动态。朱祐樘认可了这个想法,并开始在部分边镇试行,效果初显。对于吏治,徐志道谏言建立更完善的官员考核体系,除了考察政绩,还要注重民间对官员的风评。在他的推动下,朝廷开始重视百姓对地方官的评价,一些贪官污吏无所遁形,官场风气逐渐清正。随着徐志道的建议不断被采纳和实施,对于朱祐樘的影响力日益增大,成为弘治皇帝内阁议政后询问的第一幕僚,他的建议也为大明的稳定和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。弘治十五年正月,朝会过后。徐志道针对朱晖还朝一事发表自己的见解。“陛下,臣以为朱晖帅师还朝一事,需慎重考量。朱将军此番战功赫赫,自当重赏其军功,此乃对将士们浴血奋战之肯定。然臣恳请陛下,亦要细细察其在边作为是否得当,有无可改进之处啊。边境之事,关乎大明之安危,犹如大厦之根基。咱们可遣专人深入了解,看其军事行动是否契合兵法与边境实情,有无过度消耗当地资源,或是影响边民生活。如此一来,日后再有边事,方能有备无患。”朱祐樘微微点头。同年五月湖广两地灾害频发。下朝后朱祐樘询问徐志道此事何解。徐志道思考半个时辰对朱祐樘道。“陛下,应赈贫民,彰显陛下仁爱之心,此乃万民之福。然臣以为,仅赈济尚不足够,当谋长久之法。或可效仿古人,兴工以代赈,比如修缮城墙、整治河道等工程,让贫民有力可使,有钱可赚。亦或教之以技艺,如纺织、木工之类,使他们有一技之长,日后能自给自足。再者,湖广免被灾秋粮、南畿免灾粮,此等恤民之举,可安百姓之心。然灾年之后,当有相应措施鼓励百姓复耕复产,可派农官指导,发放种子农具,助百姓恢复生产。”朱祐樘听后略有所思,第二日便召内阁阁老,按此施行,效果俱佳。同年十二月,朝堂上下喜气洋洋。修订多年的《大明会典》完成了,同时下令妥善安排《大明会典》的颁布与施行事宜。“陛下,《大明会典》成,此乃国家盛典啊!这部会典可令天下臣民知朝廷之法、之规,犹如一盏明灯,指引臣民言行。有助于国家之治理,可大力宣扬,让人人遵之。“群臣慷慨激昂表达着喜悦。然而再次举国欢腾的日子,徐志道却未发表任何自己的意见,只是默默的帮久病缠身的朱祐樘,拍了拍后背。“陛下,还望切莫操劳,需保重龙体。”